2011届本科毕业生倡议书
发布日期:2011-05-13 来源:学生工作部、学生处、武装部亲爱的2011届毕业生同学:
当树梢又一次被绿意渲染,当面庞再一次被夏风拂过,毕业的季节已悄然来临。寒窗四载,学子情深。四年前,你们踌躇满志,叩开梦想与憧憬的大门;四年中,你们开拓进取,勇攀知识与智慧的高峰;如今,你们意气风发,开启人生与事业的航程……
而今,毕业的骊歌已悠然奏鸣。在临行之际,母校郑重向全体2011届毕业生发出以下倡议:
一、铭记使命,立志报国
对青年来说,最宝贵的财富不仅仅是青春,更是爱国的热情。为此,母校邀请广大毕业生同学积极参加到校、院举行的专题讲座、升国旗日、毕业生座谈会等活动中来,以大学生的实际行动表达爱国热情,抒发报国志向。希望同学们从迈入社会的第一刻起,自觉承担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,诚信做人,踏实做事,用行动诠释誓言,用恒心铸就辉煌。
二、践行校训,为校增光
群鸿飞四海,爱心留故园。请同学们铭记母校“忠诚、团结、求实、创新”的校训,秉承母校“担当责任,勇往直前”的中财精神,在“我为母校建言献策”、“毕业寄语”、校史馆开放周、毕业生送别晚会、毕业典礼等形式多样的离校活动中见证母校的发展,回顾自身的成长;鼓励大家积极担任“中财信使”,在离校后为母校搭建起信息沟通的桥梁,尽你们所能为母校增添青春的色彩。
三、饮水思源,再叙情谊
一朝师生恩时刻缅于怀,四载同窗情终身存于心。面对即将离别的母校,最难忘怀的即是师生情、同学谊。在离别之际,母校倡议同学们以班级、宿舍等多种形式开展主题活动,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拜别恩师影像征集、“我与我亲爱的老师”主题征文活动中来,以抒发感恩之情,铭记恩师教诲;倡导同学们在毕业前召开一次主题班会、举办一次班级集体活动、搞一次寝室美化等,以互畅同窗之情,共勉朋友之谊……
四、总结自我,亲为榜样
毕业号角的响起,不仅仅是背起行囊的离去,更预示着对过去的回首和对未来的展望。请每一位毕业生同学认真总结大学生活,以饱满的态度完成离校前的毕业档案工作;请党员同学们充分发挥思想和言行上的模范带头作用,亲为榜样,在集体中自发开展志愿服务、义务劳动等活动;鼓励同学们积极向学弟学妹们分享校园成长的智慧与经验,开展个人就业、升学的成功心得与经验的推广活动……
五、珍惜时光,文明离校
六月,一千七百余名学子即将离开这片承载着美丽记忆的母校。请同学们珍惜离校前的时光,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答辩,为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;遵守校纪校规和作息规定,提升安全意识,以恰当的方式抒发个人情感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留下美好的回忆,尽己所能为埋头备考的学弟学妹们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。
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。当你们背上行囊起航远行时,请记住,母校永远是你们的心灵港湾!在此,母校衷心地希望毕业生同学们常怀感恩之心,永葆进取之志,为国家作贡献,为母校添光彩,为人生谱新篇。
学生工作部
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三日
附件:
2011年毕业季活动一览表
序号 | 活动名称 | 时 间 | 实施内容 |
1 | 毕业生档案整理 | 以学院、研究院通知时间为准 | 填写《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》,根据学院、研究院时间要求,以班级为单位报送至学院、研究院。 |
毕业典礼结束当天 | 报送各班《班级工作手册》至学院、研究院。 | ||
2 | 毕业寄语和我为母校建言献策 | 以学院、研究院通知时间为准 | 1 、填写《二 〇 一一届毕业生留言簿》,根据学院、研究院时间要求,以班级为单位报送至学院、研究院; 2 、留言簿将作为永久性档案在学校存档,并通过毕业生橱窗展、校报专刊等进行展示。 |
3 | 毕业季图文征集 (含: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拜别恩师影像征集、“我与我亲爱的老师”主题征文) | 5 月 27 日 前 | 1 、内容、形式不限; 2 、文章、照片作品以附件形式发送至邮箱 xueshenggongzuotx@yahoo.com.cn ,邮件命名为“毕业生作品 - 作品名”; DV 、书画等其他作品直接报送至学院南路校区行政楼 201 室; 3 、优秀作品将在《学生工作通讯— 2011 年毕业生专刊》、毕业生橱窗展、毕业生晚会、毕业生纪念光盘、校园网专栏、校报专刊中进行收录和展示。 |
4 | 校史馆开放周 | 6 月 20 — 24 日 | 由各班自行组织 |
5 | 就业心得与经验 征集 | 离校前 | 1 、个人心得与经验材料以附件形式发送至邮箱: cufejiuye@163.com ; 2 、学校将对心得材料进行汇编整理,向低年级同学推广。 |
6 | 升国旗日 | 离校前 | 由学校统一组织,另行通知 |
7 | “中财信使”招募 | 离校前 | 由学院、研究院自行组织 |
8 | 毕业生送别晚会 | 另行通知 | 由学校统一组织,另行通知 |
9 | 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| 另行通知 | 由学校统一组织,另行通知 |
[编辑]:孙颖